羊枯,三国后期名将,一人可抵数十万雄兵!
一方面,荆州附近的东吴军民闻言纷纷归附,这就很大程度上动摇了镇守荆州的东吴军队。你想想,如果你的老爹在城内,而且时不时给你写信说日子有多好,你还会有心思作战吗?因此荆州之战尽管东吴统帅是名将陆抗,但还是在魏军的攻势下一触即溃。原因很简单,对于战争而言,没有战心的士卒就像一群待宰的羔羊一样,这也就是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经典战争场面的原因。
当然这也不是最恐怖的,毕竟东吴还有数十万士卒呢。而这也迎来了羊枯的大招,因为羊枯善待百姓,东吴的士兵也动摇了,因为他们发现就算没有东吴,百姓和自己也会过的更好,那么这场战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说白了,赢了是维护孙皓鱼肉百姓的权力,输了是丢掉自己的性命,但如果不打自己还可能像荆州的百姓一样安居乐业。因此这是选择题吗?这明明是必答题,而结果就是东吴战力的灭亡。而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一年都不到,其原因就是羊枯的策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。
荆州
有时候我在想,这或许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,毕竟长久的战争最终苦的不也是百姓吗?其实羊枯这样的策略,难道东吴就没人能看清吗?其实不然归根到底都是孙皓的残暴而已,当东吴臣子人人自危的时候,谁又会有精力担心东吴的存亡呢?其实王枯恩泽百姓,东吴也可以恩泽百姓,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呢?我觉得归根到底就是孙吴统治者的昏庸,因为他们的灭亡就变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。
而曹魏则不同,虽然朝政被司马氏夺取了,但却仍然在健康发展。尽管司马氏大肆屠杀像嵇康这样的士族,但这些士卒不也是鱼肉百姓吗?他们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,而且不管是羊枯还是杜预或者邓艾,这都是知人善任的表现。反观其他两个,蜀汉说白了就是内定,从蒋琬、费祎到姜维哪一个不是内定好的呢?而孙吴从孙俊到诸葛恪再到陆抗哪个不是关系户呢?
司马氏
因此司马家统一天下不是没有原因的,他敢用幼年丧父的邓艾,敢用曹魏旧臣之子杜预,更能用出身行伍的郝昭这就很说明问题了。古往今来,不管皇帝还是臣子大多都是忽略民心的,他们只从世家利益去评判君王,殊不知历史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以民心为导向。我们换个角度来说,如果单纯考虑制度的先进性,那么西周的分封制、秦朝的郡县制、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清的君主专制,这些都很赞美,那么他们为什么灭亡了呢?归根到底,历朝历代的灭亡或许不是因民心而起,但都有民心的影子,战国时期秦军有民心可以所向披靡,但后期失去民心的秦军野屡战屡败,这就很说明问题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