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微专题】森林是如何调蓄洪水径流的?植被茂密保土作用就强?植被保水、保土作用专题,附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排行!
不同的类型的树木由于拦水作用不同,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也不同。林地上枯枝落叶层也能截留一定的降水量,从而减少地表径流。截留能力与树种及枯枝落叶层的厚度有关。森林具有良好的持蓄水能力, 具有减小洪水流量、径流, 削减洪峰延缓洪水过程及增加基流的调节作用。
森林与水土流失的防护
由于林冠及枯枝落叶层的截留作用, 减少了直接落入地面的降水,这就削减了雨滴对土壤表层的溅击强度,避免了土壤板结,从而增大了下渗率。同时森林在土壤中大量根系的发育,对土壤有良好的改造作用,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、团粒结构及非毛管孔隙率,因而林地比非林地有较高的渗蓄能力。当森林的渗蓄能力增强时,即可有效的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。
王铮、夏海斌、吴静等在《普通地理学》一书中认为:增加植被,被普遍认为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。大量的研究表明 ,植物对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可分为四个方面:
一是植被冠层对降雨截留,使雨点能量损失,减少贱蚀;
二是增加糙度,降低坡面水流流速,降低水流的挟沙能力;
三是根系在营养生长的同时对土壤团粒作用、孔隙度和生物活性都有促进;
四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土壤变干,从而有利于降水下渗,减少径流量。
虽然植物有这些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,但是一些观察证明,一定条件下植被有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。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与植被促进水分下渗有关,下渗的水分湿润了土层与基层或岩体与基层接触面,有利于滑坡滑动或者促成岩屑生成泥石流。
不过植被与水土流失之间的这种地理现象在机制上大多是复杂的,有时候简单的分析会失之偏颇,正如同2018年汾川河含水量增加那道题所教给大家的知识一样,对于此类现象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,把握住自然地理过程中的一个度,超过了这个度,事物就会产生质变与量变。
植被茂密并非保土作用就强
一般情况下,在了解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时,大家都知道植被覆盖率高其保持水土作用越强。但事不可绝对,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,超过了这个度,可能会物极必反。当土壤中水份含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,此时受植被涵养水源及固土的影响,如果降水再增加一些、特别是遇到连续性降水土地壤水分过饱和的话,土壤变会出现类似于”液化“的现象,如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坡地上就会出现土大量流失、甚至整块坍塌、滑坡等现象。
类似现象比如植被覆盖率大,不代表这个地方降水就多,因为降水还会受到大气环流、水汽凝结、凝结核等多种因子的影响。
林冠和林下植被层
植被截留
林冠和林下植被层就像一把伞,削减了雨滴势,也拦截了部分降水。植物截留量可视为两部分组成,其一,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水量;其二,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,这部分最终也消耗于蒸发。
截留后,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,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;另一方面,大大减少了落到地面的降雨量,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量,也从而减少了土壤侵蚀量。
林冠越低,郁闭度越大,林下植被越茂密,这个作用就越强。在中纬度条件下,一个基本郁闭的森林生态系统,大约可截留当年降水量的15%—30%。其中乔木冠层对降水有较强的截持能力。
同时,林冠可减少太阳长波辐射,降低风速和气温,减小林地空气饱和水气压差等,从而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。
枯枝落叶层
截蓄降水
当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的承雨能力达到饱和后,从树冠和植冠上落下的水滴对地面土壤具有更大的冲击力。此时森林的枯落物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就构成了第二道屏障。
森林每年产生的枯落物很多,其中数量最多、作用最大的是乔木树种的叶子,约占60%—80%。与林冠层相比,枯枝落叶层覆盖在地面,防止雨滴击溅土壤的效果更为明显。这些枯落物具有很大的孔隙度,可以吸收和渗透降水,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性能,最大持水率均在136.56%以上,最大持水量在9.32t/hm²以上。
改善土壤性质
枯枝落叶层腐烂后,形成腐殖质和有机质,参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,特别是还能组合粗粒土壤和增加粘重土壤的孔隙度,使前者持水量增加,使后者易于通气透水,促进雨水的迅速下渗,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。
阻延径流,防洪减灾
当降水强度超过林冠截留和森林枯落物与土壤的临界持水能力时,就会产生坡面径流。由于枯枝落叶层的存在,径流在其中的流动速度因受阻而减缓。
另外,枯枝落叶层自身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,以及通过影响林地土壤结构和植物根系含量,均能增强土壤的抗冲效应。在坡度为25°,冲刷流量达到常见暴雨雨强,对覆盖有不同枯落物厚度的林地土壤进行抗冲刷试验的结果表明,覆盖有1cm厚枯落物时,可减少土壤冲刷量47.1%—89.8%,覆盖2cm时即可基本或完全防止冲刷发生。由于径流不能在短时间内过量集中,因而能减免土壤侵蚀、 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发生。
抑制土壤蒸发
林下土壤表面覆盖枯落物后,阻碍了土壤表面蒸发水分,土壤蒸发量减少。
综上,枯枝落叶层是森林保持水土、 涵养水源的核心层次,保持枯枝落叶层不被破坏,对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。
根系土壤层
固土护坡
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,且随根密度的增加而增强,但根的密度达到60—80个以后,强化作用趋于最大。乔木树种树体坚挺,根系深广,有很强的固土和阻挡作用。
涵蓄降水
在土层厚度一定时,林地的水源涵养性能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特性,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大的土壤,入渗性能强,从而减小地表径流。
由于森林的枯枝落叶层对土壤的改良和林木根系对土壤结构的改良(穿插切割、细根死亡、根系分泌物)等,林地表层和深层土壤的孔隙度,特别是非毛管孔隙度均较高,因此具有很强的蓄水保水能力。
土壤层含蓄的这部分水,在较长时间内能作为渗流补给河流、水库,增加河流枯水期流量。因此说植被有“削峰补枯”的效益。
梁峁防护林、沟道防护林与山坡防护林
梁峁防护林
梁峁防护林(protection forest on loess ridge) 为控制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的水土流失所营造的人工林。梁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间地的一种地形形态,一般梁呈狭长条形,峁呈浑圆形,分水岭较宽而平缓,梁峁坡度小于5°并向两侧或四周倾斜;宽梁分水岭宽度可达200m~500m,窄的只有50m左右,梁峁坡长一般为100m~200m,坡度15°~30°。梁峁地形或因黄土塬地、梁地经长期侵蚀切割而成,或在黄土堆积前期即呈丘陵地形。梁峁丘陵的地形高耸,风大,气温较低,立地条件干旱贫瘠,在土地利用上,除少量可作农田之外,多以林草地为主。在梁峁顶部营造防护林,林种配置布局要合理,选择抗逆性强、具有较大生物量的乔、灌木树种和草种。大面积营造梁峁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,提供薪柴、饲料和部分小径材。
沟道防护林
沟道防护林(protection forest in gully) 在土质深厚的沟道,如黄土或土石山地,为了防止沟道的溯源侵蚀、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,在沟底和沟坡营造的人工林。当沟道侵蚀仍在发育阶段,直接危害周围农、林、牧用地及城镇、交通道路、水利工程、工矿的安全时,需要综合治理。沟道防护林是综合治沟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,它与治沟工程紧密配合,可发挥综合防护作用。同时,由于沟道水肥条件较好,林木生长迅速,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。其组成及配置主要有3种。
(1)沟头防护林。沟头是坡面径流汇入沟道的集中点。溯源侵蚀直接表现为沟头前进,破坏土地。治沟首先要在其上部修建工程,结合营造沟头防护林,分散、拦蓄水流,并使其安全下泄,保持沟头稳定。沟头防护林有2种:①结合沟头防护工程,如沟埂式沟头防护或沟头蓄水池,在沟埂内密植耐水湿的灌木柳等,用以固定沟埂,过滤泥沙,或减缓径流流速。②在沟头跌水下部,修建杨、柳、沙棘等生物谷坊,利用成活的杨、柳、沙棘缓流拦沙,固定沟床。
(2)沟底防冲林。在沟底下切地段,修建土、石谷坊群,或生物谷坊群,谷坊间距一般以上一谷坊底部与下一谷坊顶部相平为准,可起到抬高或固定侵蚀基准,稳定沟道的作用。在沟底稳定、水肥条件好的地段,配合谷坊群建立沟底防护林、速生丰产林,既可使沟道稳定,又可获得经济效益。
(3)沟坡防护林。在陡峭的沟坡上种植乔、灌木混交的护坡林,结合工程拦蓄上部来水,稳定沟坡,并有一定经济效益。对造林困难的坡度为35°以上的沟坡,可采用封坡育草,以恢复天然植被。
山坡防护林
山坡防护林(protection forest on slope) 以调节坡面径流、保持水土、固结土体、稳定坡面为目的的天然林或人工林。在无林的丘陵山地,由于水土流失,可能发生冲沟、小型滑坡、泻溜、崩塌等危害,为保护坡下农田、果园、牧场、道路、村庄、厂矿、水利工程设施等的安全,需要营造山坡防护林,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
山坡防护林的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:①对于果园、农田、牧场等的防护,可根据地面坡度、地形、土层、原有植被、水土流失形式及其程度等情况,按当地10年或2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设计水平沟、反坡梯田、竹节沟或鱼鳞坑等造林整地工程,起到拦蓄径流、保持水土、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;同时,选用根系发达、生物量大、生长迅速、适生的乔、灌木树种和草种,营造纯林或混交林,固土护坡。②对于坡面水土流失严重、立地条件恶劣的坡地,需要专门设计标准较高的护坡造林整地工程,为林木生长创造条件,取得良好的护坡效果。
中国的森林覆盖率
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。一般用百分比表示。是反映一个国家 (或地区) 森林资源和林地占有的实际水平的重要指标。我国 《森林法》 规定:全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%,其中山区县一般要达到40%以上,丘陵区县要达到30%以上,平原区县要达到10%以上。目前,全国平均水平仅有21.36%左右。
注明:以下资料不包括港澳台地区( 数据暂缺)
大陆各省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排名
31
新疆
森林覆盖率: 4.24%
森林面积: 698.25 万公顷
30
青海
森林覆盖率:5.63%
森林面积 :406.39 万公顷
29
天津
森林覆盖率:9.87%
森林面积 :11.16 万公顷
28
上海
森林覆盖率:10.74%
森林面积 6.81 万公顷
27
甘肃
森林覆盖率:11.28%
森林面积: 507.45 万公顷
26
宁夏
森林覆盖率:11.89%
森林面积 :61.8 万公顷
25
西藏
森林覆盖率: 11.98%
森林面积: 1471.56 万公顷
24
江苏
森林覆盖率: 15.8%
森林面积: 162.1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156.82 万公顷)
23
山东
森林覆盖率:16.73%
森林面积 :254.6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:244.52 万公顷)
22
山西
森林覆盖率: 18.03%
森林面积: 282.41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: 131.81 万公顷)
21
内蒙古
森林覆盖率: 21.03%
森林面积: 2487.9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331.65 万公顷)
20
河南
森林覆盖率: 21.5%
森林面积: 359.07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27.12 万公顷)
19
河北
森林覆盖率: 23.41%
森林面积: 439.33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20.9 万公顷)
18
安徽
森林覆盖率: 27.53%
森林面积: 380.42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25.07 万公顷)
17
四川
森林覆盖率: 35.22%
森林面积: 1703.74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: 449.26 万公顷)
16
北京
森林覆盖率: 35.84%
森林面积: 58.81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37.15 万公顷)
15
贵州
森林覆盖率: 37.09%
森林面积: 653.35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37.3 万公顷)
14
辽宁
森林覆盖率: 38.24%
森林面积: 557.31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307.08 万公顷)
13
湖北
森林覆盖率:38.4%
森林面积:713.86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194.85 万公顷)
12
重庆
森林覆盖率:38.43%
森林面积: 316.44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92.55 万公顷)
11
吉林
森林覆盖率: 40.38%
森林面积: 763.87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160.56 万公顷)
10
陕西
森林覆盖率: 41.42%
森林面积: 853.24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: 236.97 万公顷)
09
黑龙江
森林覆盖率: 43.16%
森林面积 : 1962.13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46.53 万公顷)
08
湖南
森林覆盖率: 47.77%
森林面积 1011.94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474.61 万公顷)
07
云南
森林覆盖率: 50.03%
森林面积: 1914.19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414.11 万公顷)
06
广东
森林覆盖率: 51.26%
森林面积: 906.13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557.89 万公顷)
05
海南
森林覆盖率: 55.38%
森林面积: 187.77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136.2 万公顷)
04
广西
森林覆盖率: 56.51%
森林面积 : 1342.7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634.52 万公顷)
03
浙江
森林覆盖率:59.07%
森林面积 :601.36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258.53 万公顷)
02
江西
森林覆盖率:60.01%
森林面积: 1001.81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: 338.6 万公顷)
01
福建
森林覆盖率:65.95%
森林面积 801.27 万公顷
(人工林面积 377.69 万公顷)
结 语
参考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的森林覆盖率,日本64%,韩国61%,挪威60%左右,瑞典54%,巴西50-60%,加拿大44%,德国30%,美国33%,法国29%,印度23%,中国21.36%,埃及0%。中国整体排名很偏后,甚至远低于全球整体森林覆盖率的32% 。
目前,中国森林面积仅有世界森林面积的3%,但值得欣慰的一面是人工林面积却居世界第一。目前人工林贡献了中国森林总生物量的20%和碳固定量的80%。随着中国林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和重点工程的推进,中国森林面积将进一步恢复。
金山银山,难换绿水青山,期待中国各地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,山更绿,天更蓝!
综合自自然地理探秘者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