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那么多银子,为什么现在消失不见了?是清政府赔款赔掉了吗?
明清时期,我国白银的流入量显著增加,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,并推动了货币体系的革命。历史记载显示,这些白银主要来源于海外贸易和殖民地开发。
首先,海外贸易是白银流入的主要途径。明朝中期,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对丝绸、瓷器等商品的出口,这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前来交易。在与外国的贸易过程中,中国赚取了大量白银。此外,清朝时期,通过海上贸易与欧洲等国的往来,白银流入量持续增加。
其实,古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。海底的沉船无数未被发现,而中西方的贸易往来相当频繁。例如,明成祖朱棣就曾亲眼见过长颈鹿,这是通过海运送到北京的。为了拍马屁,朝廷官员还把长颈鹿称为“麒麟”,象征盛世的到来。
此外,移民开发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白银。明朝时期,我国在东南亚、南亚等地进行过海外移民,这些地区被用于开采矿产、种植作物等,收获的资源通过贸易流入中国,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繁荣。
此外,外国朝贡也是白银流入的一条途径。明清两代,外国使节来华朝贡,带来了大量珍贵物品,部分为白银。这些白银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实力和地位,还通过赏赐分发给臣民,推动了社会的繁荣。
从元朝开始,白银通过对外贸易不断积累,直到1830年,随着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达到高峰,白银的流入量巨大,年均四五百万两流入中国。这一时期,中国的茶叶、丝绸、瓷器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,丝绸被誉为“上帝的衣服”,大量欧洲银币涌入中国。
事实上,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安第斯山脉发现了大量银矿,这些银矿生产的银币大部分流向了中国。而明朝末期,银元便已在中国开始流通。
真正成为中国法定银元是在清朝末期,但在此之前,国内市场上使用的多是外国银币。由于外币兑换时存在找不开的麻烦,收款方往往会用剪刀将银元剪开,然后称重。
由于我国的贸易顺差特别巨大,导致英国的白银流失严重。为了弥补这种缺口,英国开始通过在印度种植鸦片,东印度公司将大量鸦片运入中国,并以此换取银元。
最终,鸦片战争爆发,清政府因无力抵抗列强的入侵,不得不割地赔款。根据计算,仅在白银方面,清政府就赔偿了8.73亿两白银,约32301吨,占世界白银储量的23.41%。需要指出的是,清政府在赔款时,不仅要支付本金,还需要支付利息,直到庚子赔款结束时,清朝未能还清债务,仅偿还了本息的四分之一。
民国成立后,继承了清朝的债务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,这些债务才得以彻底解决。可以说,清朝政府几乎赔掉了近五百年积累的大部分白银。
那么,剩下的白银去了哪里?
新中国成立后,银元已不再值钱,只有西藏地区仍使用银元。为便于流通,人民银行为一些袁大头银元打上了特定的戳记。随着我国纸币生产线的建立,银元逐渐退出市场,大部分银元被银行回收,用于工业生产,一部分则被制作成饰品。上世纪50年代,许多银匠走街串户,专门为人制作耳环和手镯。
如今,2021年我国的白银产量为2.46万吨,主要从国外进口,用于工业建设。现如今,已经没有哪个列强敢向我国索要赔款了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